EN
重點流域水生态環境保護規劃 • 解讀 | 奮進新征程,譜寫淮河流域水生态環境保護新篇章
“九五”以(yǐ)來(lái),我國(guó)相繼實施了(le/liǎo)五期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,對包括淮河流域在(zài)内的(de)水污染防治工作作出(chū)部署,推動淮河流域水環境質量取得顯著改善。近期,經國(guó)務院同意,生态環境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《重點流域水生态環境保護規劃》(以(yǐ)下簡稱《規劃》),對淮河流域水生态環境保護工作進行頂層規劃布局,明确了(le/liǎo)“十四五”水生态環境保護工作的(de)目标和(hé / huò)任務要(yào / yāo)求,在(zài)過去以(yǐ)水污染防治爲(wéi / wèi)重點的(de)基礎上(shàng),推動構建淮河流域水資源、水環境、水生态系統治理的(de)新局面。


一(yī / yì /yí)、堅持問題導向,全面剖析淮河流域突出(chū)水生态環境問題


淮河流域地(dì / de)跨江蘇、安徽、山東、河南、湖北5省45個(gè)地(dì / de)市,流域面積33萬平方千米,占全國(guó)總面積的(de)3.4%。南水北調東線貫穿流域南北,長江經濟帶、長三角一(yī / yì /yí)體化發展示範區、中原經濟區等國(guó)家重大(dà)戰略區域與流域密切關聯。黨中央、國(guó)務院曆來(lái)高度重視淮河治理保護工作,“九五”以(yǐ)來(lái),淮河流域水生态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,流域主要(yào / yāo)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,水生态環境持續改善,淮河幹流水質連續多年穩定爲(wéi / wèi)Ⅲ類, 2020年流域水質首次實現由輕度污染轉爲(wéi / wèi)良好。

盡管流域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,但對照建設美麗中國(guó)的(de)目标和(hé / huò)人(rén)民群衆對美麗淮河的(de)企盼,淮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不(bù)平衡不(bù)協調的(de)問題依然突出(chū),水生态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(de)基礎還不(bù)穩固。水環境方面,部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還存在(zài)短版,城鄉面源污染問題尚未得到(dào)有效治理,部分區域汛期水質較差;水資源方面,人(rén)均水資源量較低和(hé / huò)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較高并存,生态用水保障程度低;水生态方面,部分河湖生态功能退化、生物多樣性降低、富營養化仍然呈現加劇的(de)态勢。

二、堅持系統思維,合理謀劃“十四五”淮河流域水生态環境保護總體布局和(hé / huò)目标要(yào / yāo)求


針對淮河流域不(bù)同地(dì / de)區水資源禀賦、水生态環境現狀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,按照源頭治理、系統治理、綜合治理的(de)原則,《規劃》構建了(le/liǎo)淮河流域 “一(yī / yì /yí)橫、兩縱、三湖、四區”的(de)水生态環境保護空間布局。

“一(yī / yì /yí)橫”是(shì)指淮河幹流,重點保障幹流水質穩定達到(dào)Ⅲ類,提高生态流量保障程度;“兩縱”是(shì)指南水北調東線和(hé / huò)引江濟淮,重點是(shì)建設清水廊道(dào),保障輸水幹線水質安全,防範化解沿線環境風險;“三湖”是(shì)指洪澤湖、駱馬湖和(hé / huò)南四湖,重點是(shì)控制水體富營養化,加強水生态保護修複,改善湖泊水生态系統;“四區”是(shì)指淮河源頭區、淮北平原區、裏下河地(dì / de)區和(hé / huò)山東半島區,重點是(shì)築牢生态屏障,推進淮河源頭水源涵養區保護,加強淮北平原地(dì / de)區農業面源污染治理,開展裏下河地(dì / de)區濕地(dì / de)保護,優化山東半島片區水資源配置。

在(zài)空間布局的(de)基礎上(shàng),充分考慮人(rén)民群衆對生态環境的(de)迫切需求和(hé / huò)2035年美麗中國(guó)建設目标要(yào / yāo)求,兼顧必要(yào / yāo)性和(hé / huò)可達性,科學确定淮河流域水生态環境保護工作的(de)目标。2025年,淮河流域水生态環境持續改善,在(zài)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突破,以(yǐ)改善水生态環境質量爲(wéi / wèi)核心的(de)水資源、水環境、水生态等要(yào / yāo)素系統治理、統籌推進格局基本形成。

水環境方面,流域地(dì / de)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。到(dào)2025年,達到(dào)或好于(yú)Ⅲ類水體的(de)比例爲(wéi / wèi)76.1%,污染嚴重水體基本消除,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,淮河幹流、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幹線、南四湖湖區及53條入湖支流水質全部爲(wéi / wèi)Ⅲ類,裏下河地(dì / de)區、淮北平原區汛期農業面源污染對地(dì / de)表水水質影響得到(dào)改善。

水生态方面,河湖生态保護修複有效推動。主要(yào / yāo)河流源頭區、水源涵養區、河湖生态緩沖帶等水生态空間保護修複初見成效,重要(yào / yāo)湖泊濕地(dì / de)水生态系統功能初步恢複 ,南四湖、洪澤湖、駱馬湖總體穩定保持中營養狀态。

水資源方面,河湖生态用水顯著提升。淮河幹流、沙颍河、史灌河等主要(yào / yāo)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程度顯著提升,洪澤湖、南四湖、駱馬湖生态水位得到(dào)有效保障,淮北平原河南省、山東半島河流幹涸斷流問題得到(dào)緩解。

三、堅持精準治污,科學謀劃“十四五”淮河流域水生态環境保護重點任務


按照既要(yào / yāo)改善水生态環境質量,又要(yào / yāo)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(de)原則,以(yǐ)問題、目标爲(wéi / wèi)導向,準确分析“問題在(zài)哪裏,症結在(zài)哪裏,對策在(zài)哪裏,落實在(zài)哪裏”;以(yǐ)河湖爲(wéi / wèi)統領,形成每條河流、每個(gè)湖泊的(de)自畫像,逐一(yī / yì /yí)明确了(le/liǎo)淮河幹流、京杭運河、沂河、沭河、沙颍河、渦河、洪汝河、大(dà)沽河、小清河等13條河流及南四湖、洪澤湖、駱馬湖、高郵湖等4個(gè)重要(yào / yāo)湖泊等重要(yào / yāo)水體保護方案,确保措施任務落地(dì / de)可行。

淮河幹流和(hé / huò)京杭運河(南水北調東線)突出(chū)飲用水水源地(dì / de)和(hé / huò)南水北調東線調水水質安全,保障淮河幹流生态流量;沂河和(hé / huò)沭河突出(chū)飲用水水源地(dì / de)規範化建設,優化水資源配置,開展生态用水調度;渦河、東淝河和(hé / huò)西淝河突出(chū)引江濟淮調蓄水庫飲用水水源地(dì / de)保護,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和(hé / huò)人(rén)工濕地(dì / de)水質淨化工程建設,保障渦河幹流生态流量;沙颍河、洪汝河和(hé / huò)沱河突出(chū)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和(hé / huò)畜禽糞污等農業污染治理與資源化利用,實施宿鴨湖清淤擴容和(hé / huò)生物栖息地(dì / de)恢複,保障班台斷面和(hé / huò)白沙水庫生态水量;史灌河突出(chū)飲用水水源地(dì / de)規範化建設,完善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,推進沿岸種植業污染防治和(hé / huò)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;大(dà)沽河和(hé / huò)小清河突出(chū)涉氟企業污染治理,完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,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,加強西海岸新區等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和(hé / huò)水利工程聯合調度;裏下河地(dì / de)區突出(chū)農田退水處理,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和(hé / huò)稭稈資源化利用;健全區域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體系等。

南四湖突出(chū)涉鹽涉氟企業尾水治理,推進實施入湖河流人(rén)工濕地(dì / de)建設和(hé / huò)初期雨水收集處理試點工作,建立流域聯防聯控機制,統一(yī / yì /yí)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準;洪澤湖、駱馬湖和(hé / huò)高郵湖突出(chū)農業面源污染和(hé / huò)農村生活污水治理,實施化肥、農藥減量化和(hé / huò)替代利用,開展湖區種植業污染治理,清退湖區圍圩養殖,開展湖内島嶼生态系統保護和(hé / huò)入湖河流及沿線溝渠人(rén)工濕地(dì / de)建設。

“十四五”規劃任務完成後,淮河流域381個(gè)國(guó)控斷面水質達到(dào)或好于(yú)Ⅲ類的(de)比例将達到(dào)76.1%,9個(gè)河湖生态用水将得到(dào)保證;4種土著魚類将得到(dào)恢複,人(rén)民群衆生态環境幸福感和(hé / huò)獲得感将得到(dào)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提升。

四、堅持多措并舉,推動淮河流域水生态環境保護規劃落實落地(dì / de)


《規劃》充分體現了(le/liǎo)“流域統籌、區域落實”的(de)理念,構建了(le/liǎo)協同推進的(de)工作格局。淮河流域以(yǐ)381個(gè)“十四五”國(guó)控斷面爲(wéi / wèi)基礎,根據水系彙流特點及污水排污去向,結合鄉鎮行政區劃分彙水範圍,以(yǐ)彙水範圍爲(wéi / wèi)基本單元,進行問題識别、成因分析、任務設計,統籌了(le/liǎo)上(shàng)下遊、幹支流、左右岸協同治理,系統提出(chū)了(le/liǎo)流域整體布局和(hé / huò)保護目标,突出(chū)了(le/liǎo)流域特性,同時(shí)也(yě)保證了(le/liǎo)行政區域的(de)完整性。地(dì / de)市人(rén)民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,加強生态環境、工信、自然資源、住建、交通、水利、農業農村等各部門,以(yǐ)及市、縣、鄉的(de)協調,建立工作機制,形成工作合力,完成地(dì / de)市規劃的(de)編制。作爲(wéi / wèi)生态環境部派出(chū)機構,淮河流域生态環境監督管理局将積極發揮長期深耕淮河流域、人(rén)才隊伍專業等優勢,立足職責定位,強化監督管理,構建流域統籌、區域落實、協同推進的(de)工作格局,全面推動流域規劃順利實施。

一(yī / yì /yí)是(shì)督促流域各省、市人(rén)民政府履行水生态環境保護主體責任,統籌流域和(hé / huò)行政邊界,分解落實規劃目标和(hé / huò)任務;二是(shì)定期調度、調研規劃實施進展,積極開展督導幫扶;三是(shì)堅持和(hé / huò)完善水生态環境問題發現和(hé / huò)推動解決工作機制,強化流域水生态環境形勢分析研判,及時(shí)發現和(hé / huò)推動解決突出(chū)水生态環境問題;四是(shì)加強汛期水環境監管,精準識别汛期污染強度較高的(de)斷面和(hé / huò)相應的(de)行政區域,加快解決旱季“藏污納垢”、雨季“零存整取”等城鄉面源污染突出(chū)問題;五是(shì)指導有條件的(de)地(dì / de)區開展規模化種植業和(hé / huò)養殖業污染防治、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等試點;六是(shì)探索開展流域水生态調查監測,在(zài)重點斷面開展水生生物指标、物理生境指标和(hé / huò)親民指标等監測;七是(shì)健全流域上(shàng)下遊各級人(rén)民政府、各部門之(zhī)間水生态環境保護議事協調機制,加強協調配合,協同推進。

(作者系生态環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環境監督管理局  劉輝

來(lái)源:中國(guó)生态環境部 

      供稿 | 生态環境部水生态環境司

銷售支持:0531-8286 8288

服務支持:0531-8286 8936

市場合作:nova@sdnf.com

企業傳真:0531-8286 8198

企業地(dì / de)址: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二環南路12918号山東大(dà)學國(guó)家大(dà)學科技園5号樓13層

掃碼關注

技術支持電話:186 6370 7989

Copyright © 2024 山東諾方電子(zǐ)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證000000号